芳香鬼筆菌——時隔36年,云南科研人員再次發現
發布時間:2021-10-29
近日,COP15大會正在昆明火熱召開。幾百公里外,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真菌研究博士生劉建偉載著在景東哀牢山中尋到的“寶貝”往昆明趕。這個“寶貝”是芳香鬼筆菌,上一次被科研人員發現還是在1985年。36年來,大家都只在文獻中看到它的黑白簡筆畫,從未想過能親眼看到它的真身。
“一定要保護好,把它帶回來進行菌種分離,這樣我們就可以保存活的菌種。”被稱為“蘑菇先生”的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祝良對劉建偉反復交代,難掩興奮之情。
楊祝良介紹,每年七八月份是野外考察蘑菇最好的季節,今年推遲到了10月份,沒想到有“遲來的驚喜”。不僅采到很多以前沒有采到的一些真菌,而且發現了芳香鬼筆菌。“芳香鬼筆菌是已故真菌學家臧穆研究員于1985年發表的新種,文中有一張該菌的黑白線條圖。具有芳香的鬼筆菌很少,它具有開發利用前景。”
說到鬼筆菌,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竹蓀。這類真菌一般來說都有難聞的氣味,吃竹蓀的時候都要把那些產生難聞氣味的部分剪掉。但是,芳香鬼筆菌沒有臭味,有芳香氣味。
此次發現芳香鬼筆菌的地點在哀牢山海拔2000~3000的山林中。該菌子比手掌長、約有常見的西葫蘆粗,菌帽呈網狀結構。待科研人員將活的菌種帶回實驗室進行菌種分離,就可以進行人工栽培試驗。“也許我們就可以栽培出具有芳香味的竹蓀,那將成為受人喜愛的一種食用菌。”
楊祝良介紹,此次野外考察發現了三百多個新的標本,還發現了芳香鬼筆菌,從客觀上印證了云南生態環境的變好,因為生態不好是不會長菌子的。
圖片來源|劉建偉
文章來源|春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