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穩居全國食用菌頭把交椅
河南盧氏黑木耳、泌陽花菇、夏邑雙孢菇等一批全國知名的食用菌產業基地已被公認。盧氏、靈寶是全國最大的高溫香菇生產基地,輝縣是全國最大的平菇生產基地,夏邑縣是全國雙孢蘑菇主要產地……河南的食用菌產業,全國聞名。
河南,穩居全國第一食用菌大省
我國是世界上認知、利用、栽培食用菌最早的國家,同時也是食用菌生產大國,總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產量占全世界的70%以上)。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以下簡稱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所長、河南省食用菌協會會長張玉亭表示:“河南食用菌生產年均增速超過20%,2018年總產量520多萬噸,產值380多億元,出口額超過10.2億美元,河南是全國最大的香菇基地,年產量超過280萬噸,年出口額近10億美元,占所有食用菌產品出口90%以上。河南食用菌產業的產量、產值、出口量連續15年居全國第1位。”張所長說起數據如數家珍。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發達省份勞動力成本直線攀升,食用菌種植原料日趨緊張,河南作為農業大省發展食用菌產業優勢突顯。
產業技術體系逐步健全,品種選育、栽培等不斷突破
在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5樓,記者看到一面面墻上的野生菌本的照片,每張采集照片含有的信息包括品種名稱、采樣日期、采樣地址、采樣人員。據張玉亭介紹,河南省食用菌種質資源數據庫,保藏600多個不同菌株;通過雜交、原生質體融合、誘變選育等技術,率先選育出國內第一個平菇工廠化專用品種并通過省級品種鑒定,18個菌株通過農業部遺傳特異性鑒定,部分品種已經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
“就算一個平菇,其實種好了門檻也可高。”院級學術帶頭人、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副研究員孔維麗表示。從河南省食用菌種質資源庫創立起,她已經從事了30多年食用菌研究。目前一些主產區的菌菇品種還是10年前從國外引進,品種應用過程中退化日益嚴重,產量、品質下降。近年來日韓、歐美等國外食用菌品種均已申請植物新品種權保護,新引進的不少品種要繳納高昂的使用費,單個品種30萬元/年,且產品出口受嚴格限制。“我們就是要加快彌補短板,不斷在品種選育、栽培種植技術和集成示范推廣等方面取得突破。”
孔維麗介紹,河南省食用菌研究開發中心成立于1984年,團隊在食用菌開發領域取得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創建了 “河南省食用菌種質資源庫”“河南省食用菌栽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先后承擔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鄭州綜合實驗站、國家食用菌良種聯合攻關等。孔維麗表示,食用菌新品種是省產業發展的短板,為補齊短板,現在已經建設了食用菌種質資源評價利用、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體系和品種鑒定平臺。
小菌菇帶動大產業,食用菌經濟效益突出
據了解,食用菌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具有保健和藥用功能,粗蛋白含量13%~46%,含17~18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8種)含量達30%~50%,是小麥、稻米的2~6倍,同時脂肪含量較低,零膽固醇。
河南省食用菌協會提供的一份報告顯示,食用菌種植在靈寶、夏邑、西峽、泌陽等地基本實現規模化、標準化栽培,香菇、雙孢蘑菇每畝地經濟效益是大田作物的40倍以上;鄭州、許昌、清豐、新鄉等地食用菌工廠化企業集中,現代化栽培技術成熟,杏鮑菇、白靈菇、蟹味菇、平菇、金針菇日產3~50噸,每畝地經濟效益是大田作物的120倍以上。
張玉亭舉例說,河南省第二區域大縣西峽縣,2017年,全縣香菇總產量突破24萬噸,綜合效益突破60億元,出口創匯達到8.4億美元。全縣近20萬人從事香菇生產和經營,農民人均收入近60%來自香菇產業。“食用菌產業的扶貧、帶貧效果好,具有‘周期短、見效快、可持續’等特點,成為各地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70%的貧困縣可以說都借助食用菌產業走上了致富路。”
優勢明顯,食用菌展開全球化布局
河南省食用菌種植歷史悠久,規模化、工廠化生產品種、設備、工藝等專利技術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食用菌產業基地時機成熟。食用菌產業在全球的市場需求廣闊,潛力巨大,是少有的高成長性農產品,我國食用菌產業在全球優勢明顯。
張玉亭介紹說,目前河南省食用菌從業人員500多萬人,許多技術人員已經在非洲、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地從事食用菌種植、銷售、技術指導。孔維麗拿出的一份調研報告顯示,許昌世紀香等食用菌龍頭企業在俄羅斯投資6000萬元合作建立了現代化食用菌生產基地,蘭考華蕈食用菌設備有限公司設備出口到歐洲、北美、東亞等地。通過在“一帶一路”沿線西亞、歐洲、非洲等國家布局生產加工基地與產能合作。
張玉亭總結,隨著國際交流合作、民間團體訪問、旅游消費等不同形式的深入交流,中西方飲食文化不斷融合,培育出了新的國際消費市場及消費群體,為國內食用菌的銷售開辟了新的市場空間。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