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院士:發展菌物種業 推進鄉村振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確保中國飯碗裝中國糧,必須樹立大種業觀,不斷推進種業創新,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其中,大力發展菌物種業尤其重要。著眼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菌物種業振興,推動菌物種業蓬勃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表示,我國食用菌資源豐富,有幾千年的采摘、食用和生產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食用菌產量由1978年的5.8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4000萬噸,增長了近700倍,產量、出口均占全球70%以上。
李玉介紹,我國雖是菌物資源大國、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但距離食用菌強國還有一段距離。解決菌種培育關鍵核心技術問題,保障食用菌種源自主可控,重在加強食用菌種業源頭創新,切實做好菌物種質資源普查,強化珍稀和瀕危菌物資源的保藏保護、良種繁育及其生物轉化研究,抓緊建立國家級食用菌種質資源庫,著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菌物保藏保護、基礎研究、菌種創制創新高地。
李玉指出,要重點疏通生物育種應用的“卡點”,加強學科統籌和資源配置,實行“揭榜掛帥”機制,有效調動科研機構、食用菌企業科技人員育種的積極性,著力創制一批遺傳背景豐富、關鍵性狀優異的核心菌物種質資源,構建系統化、流程化、規模化、信息化的分子技術育種體系,育成一批在產量、品質、抗病性、抗逆性、加工特性等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的新品種,不斷提高我國食用菌產業競爭力。
李玉強調,種業產業要上去,龍頭企業得上去。當前,我國菌物種業龍頭企業還不夠多,育種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需要進一步加大菌物種業投入,推動科企合作,加強菌種知識產權保護,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推動生物育種成果及時高效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更好保護菌類生物種質資源,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產業興旺提供有力支撐。
(來源:經濟日報、海峽農業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