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新興健康產業
李玉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菌物學教授,他也是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我國第一個對黏菌屬、科、目進行系統分類的學者。他在國內率先提出了食用菌產業是“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中重要的產業一環,提升了食用菌產業地位。在菌類資源發掘、保育及其工程化和產業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為我國生態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管理)專家。
日前,在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的“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藥用蕈菌”會議上,李玉圍繞食藥用菌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前景,發表了“藥用蕈菌,一個新興的健康產業”的主題報告。
會議期間,李玉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對食用菌產業的作用和影響作了詳細介紹,并就目前中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及其存在問題進行了解答。
對食用菌產業的認識,不應該只認識到它是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保健品,更應該認識到它是具有廢物利用、循環經濟、食物安全等多重作用的支柱性食品
記者:目前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如何,具有怎樣的作用和地位?
李玉:我認為,對食用菌產業的認識,不應該只認識到它是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的保健品,更應該認識到它是具有廢物利用、循環經濟、食物安全等多重作用的支柱性食品。
首先,這類以蘑菇為代表的菌物在自然界中起著重要的分解作用,在自然循環中維持著生態平衡。通俗地說,如果沒有菌類,動植物的廢棄物將堆積如山,人類將無法生存。
其次,檢驗循環經濟最基本的衡量標準,是要符合3R(Re-duce+Reuse+Recycle)系統的經濟模式,即減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環。而食用菌產業是符合循環經濟的首選產業。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食用菌產業是支撐國家食物安全的生力軍。菌類含有19%~40%的蛋白,目前人們平時所吃的蛋白大多來源于大豆蛋白,其實完全可以用菌類蛋白來替代大豆蛋白,而這種蛋白是靠秸稈、糞尿等廢棄物產生的。
如果算一筆賬的話,我國每年大約產生32億噸農業廢棄物,只要將其中的5%用于生產食用菌,可以生產至少1000萬噸食用菌,其中含有190~400萬噸菌類蛋白,這相當于300萬噸雞蛋,400~500萬噸瘦肉,1000~4000萬噸牛奶。
實際上,我們的老祖宗在發明“菌”字的時候,是有深刻寓意的。菌類作為草本植物被賦予了草字頭,而“囷”字的意思是廩,指的是一個圓頂的糧倉,中間的“禾”字,意味著蘑菇里存有很多的糧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有一天,玉米不長粒了,小麥不結穗了,我們照樣可以利用它們的秸稈通過生產食用菌來維持人類的生命。
所以我總結了食用菌的“五不爭”特性: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食、不與其他爭資源。也就是說,人類、動物都需要糧,但種蘑菇不需要糧食;種糧食需要地,但食用菌不需要占用土地;種糧需要施肥,食用菌不僅不用施肥,反而它產生的菌章還是很好的有機肥;種糧要依照時氣,食用菌卻不受季節影響,隨時都可以種植;而且食用菌非但不爭資源,自身還能實現資源化再利用。
由此可見,食用菌產業所具有的健康、環保、高效特點,完全符合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同時也是實現生態農業的重要途徑,因而必將在我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農業改革的核心是用工業化帶動農業化發展。農民不懂得規模化管理,而食用菌產業發展要求規模化、技術化發展,這勢必會帶動產業化發展。
記者:您對于食用菌產業的重新定位,如何能讓政府乃至全民認可并重視?在這其中,您做了哪些努力和工作?
李玉:目前,中國食用菌總產量占世界食用菌總產量的75%以上,處于世界第一。而食用菌產業已成為我國農業中繼糧、油、菜、果之后的第五大種植業,年產值達到1500億元。
可以說,食用菌產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新興的農業產業。由于食用菌產業門檻不高,見效快,所以很多農業縣市已經把食藥用菌產業作為一個主導產業來對待,得到了極大地重視。包括中央政府,國家領導人也曾專門視察過這個行業。
我自己作為食用菌的一名布道者,致力于把食用菌工程創新技術推向全國,走了全國許許多多的地方進行宣傳和推廣,受眾面在逐漸擴大。我最大的心愿是希望食用菌產業能夠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推動這個產業更好地發展。
記者:作為新興產業,食用菌產業對我國三農經濟發展有哪些意義和影響?
李玉:首先,食用菌產業對于建設新農村村容、村貌具有重要作用,能使農村廢棄物得到有效利用,從而改善農村面貌。
其次,對于帶動農民致富的作用不言而喻。舉一個例子,農民種一畝玉米的利潤只有500~600元,而在吉林省交河縣,當地農民種植黑木耳的畝利潤高達1萬元。
最后,食用菌產業對于發展農村多元化經濟、“一村一品”、以及改變農村單一的種植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改革的核心是用工業化帶動農業化發展。農民不懂得規模化管理,而食用菌產業發展要求規模化、技術化發展,這勢必會帶動產業化發展。因此,食用菌產業是我國可以最早實現工業化管理的產業,無論是從能量的轉化、經濟模式的轉化,還是農民通過集約化生產形成現代化管理等方面,食用菌產業都是一個特別好的載體。
未來我國食用菌產業將會穩步地進行發展,食用菌行業是一個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
記者:目前產業發展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
李玉:目前我國食用菌產業分為兩大塊,一塊是工廠集約化生產,一塊是廣大農民生產。從宏觀來看,集約化生產所占比例非常之低,還不到10%。在我國食用菌產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冷靜地分析造成這種畸形發展現狀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食用菌生產結構出現了問題,品種過于單一和集中,目前90%的工廠生產的都是金針菇。
從全世界來看,中國一直領跑著世界食用菌產業的發展,表現在產量、產值、從業人員以及食用菌的發展趨勢,但是也應該看到,相對于很多國家的進出口情況,中國還不算是食用菌強國。我一直這樣定位,中國是食用菌大國而不是強國,中國正處在從大國到強國的過渡時期中。在這個由大做強的過程中,必然要淘汰產能低下的、產能過剩的、管理不善的、技術不精的企業。
目前一些早先入行的企業已經處于由大做強過渡的陣痛階段,我經常提醒這些企業,不要老看現在利潤不好,老跟以前飛速發展的時期作比較,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行業發展現狀,冷靜應對,關注原材料、管理規劃、運輸半徑、銷售渠道等方面的轉型升級。
其次,農民也應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半機械化到機械化的生產模式,也就是所謂的輕簡化模式。在我國,種植受地域性局限,除了東北、新疆兩大平原產區,很多地方都不具備發展大型機械化的生產水平,所以眾多散戶應該向輕簡化模式發展,考慮運輸半徑、產品多元化、技術標準統一化、市場銷售的聯合化問題,這樣才能促進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
第三,缺乏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現在有些企業盲目擴張,資金投入不合理,應該著重培養人才,進行產業管理和升級。
第四,缺乏強有力的技術,目前很多核心技術都依靠進口。食用菌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產業的發展需要以科技研究為先導,實現研究與應用的協同發展。要加強相關基礎科學研究,提高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發展。同時,需要國家給予配套的“惠菌”政策支持,確保產業發展的國際競爭力。
記者:在您看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前景如何,具備哪些優勢?
李玉:未來我國食用菌產業將會穩步地進行發展,而不會像10~20前年那樣急速發展。相比起國外,我國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優勢是,國家對食用菌的需求,政府開始逐漸重視起來。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健康越來越重視,這表明食用菌產業發展具備越來越多的市場需求。
總之,食用菌行業是一個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新興產業。
詳情請點擊:http://epaper.shangbao.net.cn/news-1049662.html